祭品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拜「土豆」吃到老、「麻糬」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 另外也可以到天公廟裡參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如果是到天公廟拜拜,通常一般是先朝正門天公爐(玉皇大帝)祭拜,天公拜完後再進主殿,拜完中間的主神,若主神左右還有陪祀的神明,則應先拜左邊(龍邊)丶再拜右邊(虎邊),象徵入吉出凶。 在一年最後一天(農曆12月30日)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平安照顧,部分家庭會在小年夜23時(子時,晚上23時至翌日凌晨1時)祭拜,等同於在除夕第一個時間點拜(子時算是一天開始),也有「搶頭香」之說,感謝上天一年來的庇佑,又為「辭歲」。 這天是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初八晚上12點時很多人就開始拜拜,一直到隔天清晨左右。 比較傳統拜法會把供桌再墊高,由家中長輩在最前面帶領依長幼順序一個一個上香拜拜。 其實,這個說法可能跟過去的生活型態有關。
演變至今,吃湯圓就成了大家過冬至的習俗,象徵團圓。 由此可見,無論對皇宮貴族、達官顯要還是平民老百姓來說,冬至是非常特別的日子。 圖片來源:pixabay_mickeyshih小時候是不是都聽長輩說,冬至吃湯圓就長一歲的習俗呢?
拜時間晚上: 初二十六拜拜是因為初二十六當天恰好是「土地公的做牙日」,所以古時候的商人祭拜當地的土地公,來增添財庫。
但是,在一些個別的地區還是會遵守這項禁忌。 每年農曆臘月,也就是大約在 12 月 23~25 日的時間是民間的送神日,俗稱謝灶。 祭拜習俗是大家會拿灶君圖像或紅紙,寫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字,貼在爐灶上祭拜。
- 此外,也有人為了新年沾好運、有好彩頭,會到廟裡上香,甚至搶頭香。
-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要挑選芭樂與釋迦,因為芭樂的籽不容易消化,所以吃進去會跟著排出,有不潔的含義,不適合作為拜拜的供品;而釋迦則是外型像釋迦牟尼佛頭部,有大不敬的意思。
- 地基主是住宅內的神明,也可稱為「開基主」、「地靈公」或「宅基神」,地基主是住在家裡最後方,通常都會和「灶神」住在一起,兩位神明都是能保佑閤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
- 另外,許多公司行號會發放開工紅包分享喜氣,而員工可以將紅包收納在工作區域,有提升工作氣場與能量的祝福意義。
- 這天,祭灶的都是男生,其原因說法不一,有人說女生不好,也有人說灶神是美男子,女生會被吸引走等等傳說。
- 入屋要長幼有序,另外入屋時應該說吉利說話,例如家宅平安、萬事如意等等。
- 農曆2月2日為土地公誕辰,祭祀活動稱為「頭牙」,爾後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祭祀,於是農曆12月16日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
而祭拜地基主則可準備日常飯菜、便當、三杯酒和水果,但千萬注意! 四種禁忌水果:芭樂、番茄、李子、釋迦不能上供桌! 另外,因民間認為地基主是陰神,所以祭拜流程上,會先拜完土地公,傍晚後再拜地基主。 其實按照傳統習俗,尾牙是民眾欸了感念土地公這一年來守護土地,讓人民有豐衣足食而舉行的年終祭祀活動,當天除了要祭拜土地公外,也會感謝地基主護衛家宅。 農曆正月初一稱為「開正」、「天臘日」,又因為是年、時、月、日四時之始,也稱為「四始」,就是我們常說的「春節」。
拜時間晚上: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除夕-拜地基主、家神、祖先
祭灶節(送神日)這天有一些習俗和禁忌,至於相不相信都要看個人。 不過,這就是傳統文化,從了解傳統文化的方向來看,也是學習到了一些新訊息。 拜時間晚上 拜時間晚上 在以前,小年夜這天是不能宰殺動物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遷移,這項禁忌也開始慢慢的被拋棄了。
除了家中供奉的神明之外,人們也認為門、井、堂、廟也一樣有神明,稱為「家堂神」,這一天都會一起上天。 拜時間晚上 所以,從一大早開始,就會開始準備祭祀用的牲禮、水果,也會焚香燒金紙,要送諸神上天。 正月十五一般會祭祀天官大帝,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的神祇。
拜時間晚上: 初一十五拜拜原因是因為古時商人為了尊重當地之神與祈求自己的生意興榮,所以初一十五才會拜拜。
中元普渡是每年家家戶戶會舉辦的重要儀式,普渡拜拜需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和好兄弟,準備的普渡供品、金紙和香品會比較多,跟著黃連芳製香廠準備齊全的供品、誠心誠意祭拜,大家一定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已經越來越少人知道正確的祭祀方法,那麼可以透過這網站查詢一下,就知道下次應該在那個時間拜拜,應該提前準備那些供品,還有要祭拜的順序和該跟神明祖先說些什麼。 大家到廟裡拜拜除了祈求平安外,有些人是有心事想跟神明訴說,有些人則是要到廟裡發願,因此都希望可以找跟神明溝通最「靈驗」的時段去廟裡拜拜。 拜時間晚上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長輩說「晚上不要到廟裡拜拜」,理由是晚上會有許多孤魂野鬼聚集在廟外想要搶香火,若這時候去廟裡拜拜容易被這些孤魂野鬼纏上或是被沖到。
普渡時,準備空心菜做供品的方式有許多種,有部分說法為煮「空心菜水」,讓不小心搶輸的好兄弟還有食物可以填飽肚子。 另也有說法認為要準備「半生不熟」的空心菜,意即人們和好兄弟的關係與空心菜一樣半生不熟,吃飽後請好兄弟離開,大家好聚好散。 通常拜月老的三個時間點,西洋情人節二月十四、七夕情人節農曆七月七日、月老生日農曆八月十五,這三天最多人去月老廟求姻緣。 2022年的臘月因正逢小月,所以並沒有「年三十」這天,而正月初一的前一晚都是除夕,因此2022年的除夕是農曆12/29日,也就是國曆的1/31。
拜時間晚上: 開工拜拜必備物品:
待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春節最後一天了,所以大家對於元宵節也會特別珍惜。 而正月十五同時也是「三界公」生日,他是天官大帝,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的神明,不容忽視! 絕對不能不求天官大帝的保佑,是相當重要的祭拜,供品跟拜天公差不多,以金紙、水果為主。
- 諸位神明在上,今天是冬至,弟子(或信女)在家準備湯圓、金紙等供品,要敬奉諸位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弟子(或信女)闔家平安(及其他想要祈求事項)。
- 2022年中元普渡日期在國曆8月12日(農曆7月15日),一般家庭、社區普渡或是宮廟贊普時間會選相近的周末時間,公司行號大多選平日上班時間,公司全體員工一起祭拜,普渡拜拜流程是先向神明、祖先、地基主拜完後,最後再普渡好兄弟。
- 有一說表示,中秋為農作物豐收的時節,因此早期中秋祭月的原因是慶祝秋季豐收,而另有一說表示,在秋分過後陽消陰長,需要祭祀月神,也就衍生出了後續在中秋節「拜月」的傳統。
- 而祭拜流程,要記得在中午前先拜好祖先,祖先開動後子孫才可享用,而下午傍晚時分再拜地基主。
其供品亦和拜天公所用差不多,以金紙、水果為主。 地基主是住宅內的神明,也可稱為「開基主」、「地靈公」或「宅基神」,地基主是住在家裡最後方,通常都會和「灶神」住在一起,兩位神明都是能保佑閤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 惟須注意出生時有祭拜床母便建議拜到十六歲成年(古法認為十六歲成年)為止。 祭拜的時間會在酉時,也就是下午五點至七點之間,普遍於下午六點開始祭拜,祭拜地點則是在寶寶睡覺的床上即可。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和今年的冬至日期有所不同了,不只是一天的差異,有時冬至的日期還可能晚至國曆的12月23日;因為沒有固定在哪一天是冬至,所以如同清明節一樣被稱為「活節」。 古人看待冬至的重要程度如同現代人過年一樣,《後漢書》就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事,擇吉辰而後省事。」漢朝百官為了慶祝冬至來臨,將這天定為「國定假日」;不僅如此,後代的帝王也會在冬至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拜時間晚上: 初二(回娘家)、初三:過年拜祖先、祭祖
床母又稱為床神、鳥仔母或鳥仔婆,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認為每個孩子都會受到床母的保護,當家中新生嬰兒,最好都要祭拜床母,祈求孩子好帶、不會任意哭鬧,吃好睡飽,平安長大。 拜法:手持香站在屋內,將供桌與供品朝外擺設,人由內向外祭拜,拜完將 3 炷香插在米杯上,其餘香分別插在各供品上。 待香燃至 拜時間晚上 1/3 左右長度時,才可開始燒金紙。 :在傳統禁忌中,結婚盡量避開「四立四至」,古人認為這是不吉的「四絕日」及「四離日」,其中就包含冬至。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湯圓象徵圓滿與團圓,吃湯圓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為了能使陽氣回復,以圓的象徵來迎接陽氣,有吉祥的意涵。 除此之外,北方有的人則是吃餛飩與水餃度過冬至,分別代表「增長智慧、能有好運氣」與「財運旺旺來(因為水餃形狀跟元寶相近)」。
且據說地基主身高約 100~120 公分,所以祭祀用的桌子不可以太高,準備矮板凳為佳。 拜完地基主後將三炷香在米杯,香燒至 1/3 左右時,就可以開始燒金紙,燒完金紙後將酒水灑在金爐外圍一圈。 祭拜天公應準備:供奉玉皇大帝的「天公金」或「五色金」、熟五牲(牛、羊、豬、雞、魚肉)或熟三牲(豬、雞、鴨或魚肉)、四果(四季的水果,種類或數量為奇數)、生米、三杯茶或酒,與其他代表吉祥的供品如年糕、發糕、蘿蔔糕、糖果等。 有人也會點香祭拜祖先,這又被稱作「掃塵日」,閩南語稱作「清囤」,意思是清理房子,準備過年。 並會告訴祖先「要清囤,要開始打掃環境了」除舊佈新以迎接新年的來到。
拜時間晚上: 除夕拜祖先
拜拜供桌上的擺放方式,大致具有順序與方向。 由於拜拜由內朝外拜,因此擺放供品要朝向外的方式擺放,即供桌最前頭為香爐,兩側為燭台,香爐後方為酒水,後面則是排列供品食物。 中秋節的由來並沒有確切的說法,「中秋」這2個字最早出現於《周禮》,紀錄春秋時代君王祭祀月亮的習俗。 有一說表示,中秋為農作物豐收的時節,因此早期中秋祭月的原因是慶祝秋季豐收,而另有一說表示,在秋分過後陽消陰長,需要祭祀月神,也就衍生出了後續在中秋節「拜月」的傳統。 祭拜儀式:祭拜地基主須由廚房往客廳的方向拜,或由外往內拜。
(圖/翻攝自北港朝天宮)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長輩說「晚上不要到廟裡拜拜」,理由是晚上會有許多孤魂野鬼聚集在廟外想要搶香火,若這時候去廟裡拜拜容易被這些孤魂野鬼纏上或是被沖到。 部分家庭有拜拜的傳統習俗,在農曆新年期間就有許多重要節日不能漏拜,從尾牙一直到元宵,你知道有9個大日子要拜拜嗎? 於供品方面,可以準備中秋節慶食品如月餅、柚子,還有平常祭拜時的三牲五果與一些飯菜。
拜時間晚上: 歡迎訂閱 佛說生活 新聞推播。
自古以來,每逢年前家家戶戶會展開祭拜,感謝過去一年的保佑,同時祈求來年運勢順遂。 更因過年期間適逢天公生日,所以會有不只一次的拜天公的活動。 初一十五在屋內拜拜,敬拜的是福德正神,初二、十六則是敬拜眾土地公。 至於參拜的時間以「子時」最佳,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據說是因為這個時間土地公剛起床比較清醒喔。 民眾可以準備「春捲(潤餅)」或「刈包」,因為春的臺語發音有「剩下」的諧音,也就是「有餘」的意思;而刈包在塞滿餡料後,半圓型狀形似錢包,代表招財的好彩頭;另外也可準備三牲四果、零食餅乾,土地公愛吃甜食,可多準備花生、麻糬等。
拜月有祈求「月圓人團圓」的意義,和神明、祖先、地基主同樣可以在自家完成,至於土地公祭拜則可以前往附近的土地公廟。 拜時間晚上 拜時間晚上 根據傳統習俗,過年後公司商家開始營業的日子,即稱為「開工日」。 傳統的開工日是正月初四,在這天祭拜土地公、五路財神以及地基主等神明,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生意興隆、發展順利。
拜時間晚上: 開工拜拜疏文
每年農曆12月24日是送神日,民間信仰要恭送家中諸神,尤其是「灶神」回天庭,因此這天要「送灶神」拜拜,感謝灶神一整年的辛勞,一般供品會準備甜食如發糕、湯圓。 床母又稱為鳥母仔、鳥仔婆,誕辰和七娘媽同天,都在農曆七月七號。 傳統上嬰兒在出生第3天要祭拜床母,告訴床母家中有新成員到來,之後孩子滿6天、12天、滿月、七夕等節日也都會祭拜床母,孩子生病時也會拜床母祈求保佑。 床母祭拜的供品通常為孩子滿月、或母親坐月子時吃的食品,比如說雞酒、雞腿、油飯、花生等等。 地基主是住宅、房舍的守護神,逢年過節也要感謝祂的保佑。
拜地基主的時間通常在除夕當天中午 11 點至下午 5 點,傍晚之前的時間。 拜拜項目拜拜須知普渡時間早上11點前普渡地點家中正廳普渡流程在祖先牌位前擺放祭祀桌子,並且依序擺放金紙、供品和茶酒3杯;接著點3炷香,向祖先祈求家庭平安、事事順心,待香燒過3分之2後,拿金紙燒化。 2022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和2019年一樣,而2021年和2020年的冬至則是在12月21日。
拜時間晚上: 拜拜時間+拜拜習俗總整理
祭拜地點可選擇於室外或是大樓門口,應避免於室內或陽台祭拜。 在大年初一時,許多家庭會一起前往廟宇拜拜,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另外還有熱鬧的搶頭香,很多人相信如果搶到頭香,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保佑。 尾牙是民眾為感念守護土地,使人民豐衣足食的的土地公而舉行的的年終祭祀活動。 台灣人每逢初二和十六都會祭拜土地公,這種祭拜儀式稱為「做牙」,一年中有好幾次「做牙」。
準備供品 / 金紙:天公金、年糕、蘿蔔糕、糖果、酒、生米、三牲四果(雞豬魚與四季水果,如鳳梨、蘋果、香蕉等)等。 準備供品 / 金紙:天公金、鮮花一對、蠟燭一對、春花一對、茶一杯、水果兩盤、五牲、糖果六小碗(糖果、花生糖、冬瓜糖、開心果等)、乾貨六小碗(冬粉、黑木耳、金針各2碗)、年糕、發糕等。 不少家庭會於除夕23時祭拜,意為在正月初一的子時,向上天慶賀新年的意思,又為「賀正」。 事實上,黎明、黃昏陰陽交替時,反而是阿飄出沒最多的時間,猶如上下班是人潮最多的時間一樣,而且這兩個時候也是人的正副交感神經轉換之時,精神最差,所以很多病人、精神官能症者,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病,因此晚上拜拜並不會特別容易「卡到陰」。
另外,許多公司行號會發放開工紅包分享喜氣,而員工可以將紅包收納在工作區域,有提升工作氣場與能量的祝福意義。 「旺來」吉祥之意,但在這邊代表好兄弟旺旺來的意思。 釋迦的外型像是釋迦摩尼佛的頭型,故不建議使用。 榴槤是因為味道特殊之外,亦有「流連」的諧音,讓好兄弟流連忘返的意思。 葡萄等成串水果有的好兄弟一個一個串連而來的之意。 祭拜地基主應準備:金紙(刈金、小銀)、簡易家常飯菜(可一份肉、三份菜的便當),四果(四季的水果,種類或數量為奇數)、茶或酒。
拜時間晚上: 冬至的由來與故事:在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