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m10大好處

這是我們的 G 鏡頭定焦鏡頭(分開發售)之一,提供不同的焦距,但外觀相同,濾鏡直徑 49mm,設計和外觀小巧玲瓏。 由於體積夠小,您可以三個鏡頭全部帶上,為各種場景和主體拍攝出色的照片,而且它們重量不相上下,換鏡頭時重新平衡雲台更加方便。 FE 12-24mm F2.8 GM 的最遠焦距為 24mm,對於街拍來說有時會比較過 wide。 這方面也是它跟 FE 16-35mm F2.8 GM 的最大分別。

24gm

機械設計善加利用最先進的光學技術,三個非球面鏡片元件佈局極為有效,加上無反光鏡相機獨有的短法蘭距背面,設計出重量僅為 162 克(5.8 安士)的鏡頭,小巧輕便,令人驚歎不已。 這款鏡頭配合雲台使用,是拍攝風景、快拍或影片的理性之選,或透過寬廣視角進行自拍亦極為合適。 可配合全片幅和 APS-C 機身使用,小巧設計,便於攜帶,流動性佳。

24gm: 中央解像度極高 邊緣成像優

坦白說 24mm 這焦段要用在街拍用途還是有些勉強,原因在視角太廣,拍人的話侵略感還是太重了些。 另一方面 24mm 的廣角透視還是太強了些,在掌握構圖的平衡上確實沒有 35mm、50mm 這麼容易拿捏,不過若適當搭配 1.5 倍的 APS-C 模式,當成一顆等效 35mm 的定焦鏡也是不錯的。 單手構圖實在是太方便了…F1.4 的現代鏡可以輕到用單手握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像的(有不少老鏡的設計是輕便+大光圈,不過這些鏡頭光圈全開都很糟,邊角畫質也不太理想)。 過往我們都曾聽說過「GM」鏡頭的散景表現出色,Sony 在發表「G-Master」系列鏡頭的時候也曾強調「GM」會特別著重散景。 目前 Sony 已在象徵頂級的「GM」系列中推出 8 顆鏡頭, 而 24GM 一共有 3 個「GM 之最」,分別是「最輕」「最小巧」與「最便宜」。

Sony 相機與鏡頭摸了這幾年,其實就我的體驗來說,它的每一代新機身與鏡頭都有在修正一些細微的問題,24GM 的作工與早期的高階鏡頭比起來又更可靠了些。 對於城市景色來說,16mm 可說勉強足夠,但 12mm 超廣角焦段就非常適合拍攝大自然的廣闊景色。 在飛鵝山拍攝燒天景色,我們可把燒天部份與九龍半島、港島完美收入鏡。 了解使用 Sony E-mount 鏡頭進行影片拍攝的四大獨特優勢。 Sony 鏡頭配搭 Sony 相機,此組合可提升您的影片創作體驗。

24gm: 風景/旅遊

大光圈超廣角鏡除了拍攝風景,亦可為人物、物件背景製造一大片散景效果,作為 G-Master 鏡頭一員,FE 12-24mm F2.8 GM 都有極佳散景表現。 不過此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 28cm,未能太過貼近被拍攝物。 雖然在最近對焦距離的數字上與 FE 16-35mm F2.8 GM 相同,但由於本鏡頭的焦距再短了一點,最長只有 24mm,對小物攝影、桌面攝影、餐桌食物攝影都增添了一定難度。 用上 24mm 焦段你可製造較強烈的散景效果,但比圖中所示的情況想再靠近一點被攝物就不可能了。 這方面小編就認為 FE 16-35mm F2.8 GM 會實用一點,當然,這也是各位意料之中的事。

  • 雖然 24GM 有光圈環的設計,但是為了強化單手操控的特性,有時候我會把光圈環轉至「A」,由右手的機身滾輪來調整光圈數值。
  • 最左邊是 24GM,中間是 Sony FE 85mm F1.8,最右邊是 Batis 25mm F2,這三顆的都是以輕巧著名、口徑同為 67mm 的鏡頭。
  • 看看此鏡的成像表現,我們可見在12mm 焦距並調校至接近無限遠進行拍攝時,中心解像度極高,而到邊緣 5%~10%會有輕微鬆散現象,這個情況會在拍廣闊大景時特別容易發生,把光圈調到 f/8.0 能稍作輕減。
  • 鏡頭最前端為一大塊「極致非球面鏡片(XA鏡片)」,小編初期擔心會好易撞傷它,但與鏡頭融為一體的遮光罩,擁有足夠高度保護到這塊鏡片,令鏡面不容易用手碰到,所以用到第三日已經沒有再特別擔憂。
  • 對於「有其他 Sony 鏡頭,但光憑重量與尺寸數字,無從體驗 24GM 有多輕巧的人」,這個大小比較應該是個很好的參考。
  • 如果你有去過外國旅行,看過一些極為遼闊的景色,就知道 16mm 未必足夠。

但人總是貪心,小編曾擁有 24gm FE 16-35mm F2.8GM,總是羨慕人家的 14mm 甚至 12mm 鏡頭,所以一直想購入一支更廣闊的超廣角鏡頭。 全新設計的高功率 DDSSM 針對鏡頭進行優化,比之前的對焦驅動系統提供高約三倍推力。 功率提升的 DDSSM 系統提供更快、更精確、更安靜的自動對焦驅動功能,在拍攝靜態影像和影片時帶來出色表現。 透過先進設計和精確控制球面像差的生產過程,11 片圓形光圈葉可提升自然柔和的散景效果。

24gm: 產品支援

通過致力應用領先的尖端技術,打造出 G Master 的精湛性能,即使在最廣角的 F1.4 光圈設定下,均能體現一致的高解析度柔和自然散景。 鏡頭更是同級中最輕盈,從而提升便攜性;並配備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驅動,帶來頂級的控制和可靠度。 使用廣角鏡拍攝時最擔心鏡頭會出現魚眼變形效果,令到建築物直線變圓形,不過我們在 FE 12-24mm F2.8 GM 上就看到較小變形現象。 當然 12mm 焦距在距離景物過近時都會出現歪曲情況,這方面需要攝影者好好掌握。 Sony E Mount 數碼相機用家想用廣角鏡頭拍攝壯麗風光景色,原廠鏡頭可選的有 FE 12-24mm F4 G,但它只有 f/4 光圈,對影像質素、低光拍攝要求高的用戶未必滿意。

24gm

使用三個非球面元件的先進光學技術以及一片 24gm ED(超低色散)鏡片元件,可獲得高影像質素,從而達到高解析度並讓圖像不會出現色邊現象。 24gm 非球面元件可補償各種像差,即使在淺景深的最大光圈下,都能讓整個圖像呈現高解析度。 雖然這些特性並不影響一顆鏡頭的光學表現,但卻會讓使用者在用鏡頭的時候更顯順手。

24gm: 適合郊外、大自然景觀拍攝,城市街拍…還是留給16-35GM吧!

超小型的輕巧設計,G 鏡頭的高影像質素、光圈環和線性反應手動對焦,帶來流暢的直觀式操作,讓您的拍攝體驗更稱心如意。 全新光學設計為減少整體鏡頭直徑,採用了兩個 XA 元素,其中一個是通常在鏡頭中最大的前置元件。 結合新研發的 DDSSM(直驅超音波馬達)對焦驅動系統,帶來只有 445 克(15.7 安士)的極輕總重量。 鏡頭大小和重量經減少後,非常適合用於輕巧的 E-mount 機身,提供卓越流動性。

好多朋友會買副廠鏡如 LAOWA 老蛙的 Zero D 系列、Sigma 14-24mm F2.8 DG DN Art 又或者 Sigma 14mm F1.8 DG HSM Art 定焦鏡頭。 如今 Sony 終於推出一款擁有 f/2.8 恆定大光圈的 FE 12-24mm F2.8 GM 超廣角變焦鏡頭。 在 f/2.8 恆定大光圈之下最廣角端可做到 12mm 的變焦鏡頭,在市場上並不常見,所以這支鏡頭確實引起不少用戶關注。

24gm: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不過對於高階鏡頭來說,輕巧與便宜倒不是很必要的因素,反而大多數的鏡頭會為了造就最好的畫質而將體積做得更加巨大,由此來看,不得不說既小巧又相對便宜的 24GM 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根據 Wilson 分享的經驗,其實 f/2.8 光圈「都夠做」,不必一定要 1.8 甚至 1.4 大光圈。 反而是 12mm 廣闊拍攝範圍令到拍攝星空的靈活性更高,遇到靚景都不怕影不盡。 而在拍攝時,他採用 A7III 拍攝,感光度設定為 ISO 4000 至到 8000,甚至用上 ISO 12800,再加上約 6-10 秒長曝光的設定,通過後期製作,令雜訊與星空解像度得到最好的平衡。

在拍攝大景的時候,少不免會把太陽或者光源入鏡,少量眩光可增加相片的氣氛,但太量眩光可使整張相片毀掉。 全開好能sharp,邊位收少少光圈已經全方位sharp到哭左。 同支28 f2對比過,24gm全開邊位Sharp過支28mm嘅f8,痴鬼線。 老實講唔係紫邊問題24gm真系無敵是最寂寞,可惜可惜,不過9000蚊已經冇乜對手。 」,在此理念下的產物有 FE 28mm F2、FE 35mm F2.8 ZA 24gm 等,這些鏡頭非常輕巧,畫質不差但也不算是非常好。 以光學演進的角度來說,Sony FE 24mm F1.4 GM 是一顆格外有意義的鏡頭。

24gm: 相機手機

35mm 焦距會比較接近人體肉眼看到的真實狀況,而 24mm 則會是退後三步後的較廣闊環境。 FE 12-24mm F2.8 GM 會是適合去郊外旅行、上山或拍攝大自然廣闊景色時非常適合的鏡頭,而 FE 16-35mm F2.8 GM 則適合一般郊外旅行,拍城市景色,同時也會在城市裡閒逛的情況下使用。 如果你有拍攝夜空星雲的需要,FE 12-24mm F2.8 GM 可說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用鏡頭。 為了實試它的效果,小編就帶同 unwire 製作部獲獎星空攝影師 Wilson,一齊去大嶼山拍攝星空。 Wilson 原本擁有一支 Sigma 14mm F1.8 DG HSM Art 定焦鏡頭,該鏡街價接近一萬,本身已經是極好用的星空鏡頭,不過 12mm 這個焦距確實令他心動。 在兩晚的行程中,分別都拍出極為動人的星雲,其中一張弓型星雲,真是要多得 12mm 的超廣闊焦距才影到。

下列拍攝範例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機身直出設定,可以給大家參考「濃」與「淡」兩方面的發色差異(當然,全部都是未經後製調色的機身 Jpeg 直出)。 若是使用 A7 24gm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24gm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最左邊是 24GM,中間是 Sony FE 85mm F1.8,最右邊是 Batis 25mm F2,這三顆的都是以輕巧著名、口徑同為 67mm 的鏡頭。

24gm: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這款定焦廣角鏡頭將 24gm G 鏡頭的高影像質素和美麗的散景融入小巧的設計中,做工出色,帶來流暢的直觀式操作。 快速、精確而安靜的自動對焦最適合拍攝靜止影像和影片,確保可即時捕捉重要的時刻。 好多相機用戶一般都會買俗稱「大三元」的大光圈變焦鏡頭組合,應付廣角、常用與長焦距的需要。 而 Sony G-Master 系列裡面 FE 16-35mm F2.8GM、FE 24-70mm F2.8GM 以及 FE mm F2.8 GM OSS 就是好多人夢想儲齊的一套鏡頭。 不過此大三元組合卻有個缺口需要補完,就是超廣角鏡頭最 wide 的一端只有 16mm。 雖然在 135 全片幅相機來說,16mm 已經非常廣角,用來拍攝風景一流。

24gm

看看此鏡的成像表現,我們可見在12mm 焦距並調校至接近無限遠進行拍攝時,中心解像度極高,而到邊緣 5%~10%會有輕微鬆散現象,這個情況會在拍廣闊大景時特別容易發生,把光圈調到 f/8.0 能稍作輕減。 24gm 不過除此之外,大部份情況下都做到接近完全 sharp 的效果。 在 16mm 時,中心解像度依然極高,而到極邊緣位置都有滿意的成像。 鏡頭雖然小巧,但備有對焦固定按鈕、對焦模式轉換器、光圈環、光圈轉輪切換和線性反應手動對焦,簡易直觀的操控讓拍攝更為舒適。 鏡頭主體和遮光罩的金屬(鋁)加工外層,提升了堅固性和耐用度,令其可靠性更上一層樓。 其設計亦具有防塵及防潮功能,即使在惡劣的戶外環境拍攝,亦穩定可靠。

24gm: 適合郊外、大自然景觀拍攝,城市街拍…還是留給16-35GM吧!

事實上這正是 24GM 的價值所在:光圈全開 F1.4 之下,仍具備完全可用的銳利度與柔順的散景。 如果我們以其他品牌同樣的 24mm F1.4 相較(Canon、Nikon、Sigma),它們的口徑都是 77mm,由此就可看出這顆鏡頭的確是相對輕巧的選擇。 但是这样拍摄出来的24GM,除了视角广了一点,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最好尽量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的位置,这样透视变形就会容易掌控一些。 在 f/8.0 時會開始產生星芒效果,f/9.0 時會再有提升,而到了 f/13 左右就會出現較為完美的星芒效果,如果直接影太陽的話,f/14 至 f /18 會更好。

採用兩個精確 XA 元件的全新光學設計,可抑制矢狀光斑,這種在大光圈鏡頭常出現的像差,可引致點光源不自然散開,而且在影像周邊更為明顯。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即便在實際入手之前,我已先看過一些國外的實拍心得,不過第一次摸到它時還是有種「原來這顆鏡頭這麼小啊…」的感覺,尤其若單憑拿在手上的感受,確實很難想像它是一顆光圈 F1.4 的廣角鏡頭。 採用光學設計的兩個 XA(極致非球面)元件符合嚴格的 G Master 要求,有助在整個圖像範圍保持一致的高解析度。 不過,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類,這些鏡頭都有一些缺陷存在,例如 28mm F2 仰賴數位修正,55mm F1.8 ZA 和 85mm F1.8 有色散和紫邊問題,同時口徑蝕也比較嚴重。

24gm: 產品支援

G MASTER Series 鏡頭以驚人的高解析度,和有如溶化般的柔和背景散景,讓拍攝和表達影像的方式達到以往無法企及的水平。 要享受完整的 Sony.com 瀏覽體驗,請更改設定,允許使用 JavaScript。 24mm 用在風景用途上雖然不若超廣角般那麼有張力,但在隨拍、紀錄旅程、低光源等情境下還是有很大的便利性。 雖然 24GM 有光圈環的設計,但是為了強化單手操控的特性,有時候我會把光圈環轉至「A」,由右手的機身滾輪來調整光圈數值。 如果這散景是出自一顆 35mm 或是 50mm 的大光圈定焦鏡,那我會覺得這樣的表現差不多符合期待,但這是一顆 24mm 的廣角定焦,要在這焦段下帶出柔順的散景並非易事。

24gm: 相機手機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