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紀畫廊6大分析

Pic via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Labbra Mirror Tribute to Man Ray》 在超寫實主義裡,紅嘴唇象徵人類的慾望、情慾是、感性與激情。 藝術家在花布上或用繪畫、或用針織,大方描繪出情與慾望的流動感,反思我們應該正視的身體需求,溫柔解放一直以來被視為禁忌的感知,承認其存在、感受其存在,然後擁抱。 位於實境計畫的《Dream Box》為徐瑞憲的作品,冰冷的機械零件,藝術家挹注了人性的溫暖青春記憶,將年輕時夢想機車「野狼125」化為小時候常玩的組裝式玩具模型。 拆解的各個元素零件,就像召喚著你的記憶,時光倒轉到少年時光,彷彿再次透過零件的重新組裝,便能夠重回那青春情懷總是詩的年紀。 薛保瑕長久以來選擇抽象語彙進行創作表現手法,以冷色調和暖色調的符號表現衝突,傳達混合性的現實,視線所認為的主線段上似乎還有另一條主線,線段層層堆疊再組構,如同現實中沒有絕對的主角、絕對的配角,也不只有唯一的故事。 看著這些畫,你成了上帝視角,這些重疊又分離的主線、支線,又或許呼應著這世界對平行時空或多重宇宙的疑問。

亞紀畫廊

曾建穎於 2020 年,為樂團「佛跳牆」所設計的專輯封面獲該年金曲獎入圍,同年也參加 2020 年台灣雙年展,並曾獲 2017 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計畫。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很榮幸宣布推出曾建穎個展「木與夜孰長 Skin Depth」,帶來藝術家最新系列創作。 2019年,亞紀畫廊策劃了跨世代的對話展覽「李元佳與年輕藝術家」,也展出了趙剛的觀念式繪畫與攝影;中國年輕藝術家許炯的當代水墨;中平卓馬的重要攝影裝置《氾濫》;日本物派大師菅木志雄的大型現地裝置;以及台灣年輕藝術家吳美琪的絢麗擺拍攝影作品。 2020年,亞紀畫廊爬梳了旅美照相寫實藝術家陳昭宏的時代性作品,並帶來展覽「瓦平松的浴女」。

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負責人—黃亞紀 眼中的森山大道

在這件作品中,我們能極致的體會森山大道所帶來的「noir(黑色)」情趣,即使在原作中也是如此。 1月16日開幕的展覽,我們較為熟悉的李元佳早期水彩作品,全部是李元佳當時從台灣帶到義大利,再從義大利帶到英國,他珍藏一生的作品。 這批達16件的手繪照片,可說是李元佳以照片為畫布的繪畫,結合了攝影與繪畫的作品。 黃亞紀說,李元佳這批作品的呈現,最開始以為是單純的上色,但後來仔細檢視,才發現有許多細節是透過暗房的彩色放大機套色而出,這些創作上的點滴與細節,正有待學者與專家進一步的探究。 全球知名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百富THE 亞紀畫廊 BALVENIE,自2019年開啟「百富故事系列」篇章,透過不同年份的酒款,訴說著百富的匠心故事。 在當代藝術市場中快速竄紅的超人氣印尼新銳藝術家Roby Dwi Antono,受Dopeness Art Lab之邀於台北當代舉辦個展,藝術家從個人經驗出發,透過藝術創作,探索科幻元素及自然歷史。

那另一個連結就是森山其實一直在追求光,也曾經提到:「攝影最好的載體本身就是光。」森山認為攝影其實是一個光表層上面閃爍的東西,攝影不一定是一個平面的呈現。 由於這幾點我們認為森山的作品跟燈箱是有很大的連結性,所以最後就完成了這個展覽。 亞紀畫廊 1968年森山大道加入影響日本藝術深遠的先鋒攝影團體「挑釁」,自此五十年間未曾間斷地擴展攝影的極限。

亞紀畫廊: 疫情被迫異地戀…他飛泰國找女友 卻見滿地保險套瞬間「綠了」

自成立起,展出旅歐藝術家李元佳、日本「挑釁」代表攝影家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旅美照相寫實藝術家陳昭宏、台灣戰後攝影家鄧南光,重新梳理這些大師的生命脈絡,並強調他們當代市場中的定位。 同時,呈現旅巴西藝術家林亦軒、年輕攝影家吳美琪、中國當代藝術家趙剛、許炯、徐渠,日本物派大師菅木志雄等。 在受疫情席捲的2021年,亞紀畫廊仍舊帶來了集結美國藝術家伊根佛朗茲、德國藝術家海爾蓋特與史蒂芬穆勒的當代繪畫聯展「Cyberpunk」;台灣重要文學家七等生的繪畫作品;以及林亦軒的最新個展「一個叫木材的傢伙」。

  • 亞紀畫廊也於疫情之間推出緊密、新鮮的線上展覽項目,90後藝術家「令詠:素顏的女人」(至7月26日)、「周豊硯:活著」(至8月11日)皆已上線、廣受好評,「王濛莎:漣漪」(7月26日至8月26日)、「李吉祥:殘焦」(8月11日至9月11日)也將帶來兩位已知名的青年藝術家最新創作。
  • 光與記憶一直是森山大道攝影的重心,如森山所言,攝影是「光與時間的化石」。
  • Ryan:像公司需要經營自己的品牌一樣,妳覺得藝術家有需要去經營嗎?
  • 展會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馬不停蹄,由他參與組成的聯盟「The Art Assembly」宣布將插旗日本,全新國際藝術博覽會「東京現代(Tokyo Gendai)」,將於2023年7月正式登場。
  • 同樣以藝術家個展為策展形式的還有Bluerider ART,畫廊主Elsa選擇將焦點放在藝術家曹吉岡身上。

假日除了去咖啡店、走進大自然之外,到美術館看展覽也是一種放鬆身心的選擇。 除了耳熟的藝文空間之外,VidaOrange 生活報橘精選了4處隱身台北角落,不定期就會推出不同展覽的畫廊,可以一個人靜靜去欣賞、去感受這些創作之中的美感。 百富持續關注「故事」對人的影響,本次遂與亞紀畫廊共同策劃此展,打造一場匯集視覺性、敘述性和隱喻性的藝術盛宴,呈現「故事」對當代藝術的影響,並帶領觀眾超越現實,以藝術家的視角讀取視覺化的故事訊息。 亞紀畫廊以「百富故事集-威士忌、文化、主人翁」為題,挑選了8幅風格獨樹一幟的畫作及對應的經典書籍,動人故事引發藝術創作的火花,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亞紀畫廊今日宣布,九月畫廊即將遷址至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79巷38號,而原空間將與仲方資本合作,共同推出「ACHI inspired by Each Modern」展覽項目。

亞紀畫廊: 透過藝術來放鬆身心!推薦台北 4 間高質感「藝術空間」,適合獨自一人安靜欣賞

森山覺得自己一直走在街上拍攝,如果哪天這些作品,尤其是拍攝街道的作品都變成招牌,再度回到街上之後會非常有趣。 所以我們可能會選擇更多拍攝夜晚街景,且有一些招牌等作品來放在那樣子的展覽上。 因此這次燈箱作品的展覽算是一個起頭而已,未來還有各種可能性繼續發展下去。

亞紀畫廊感謝所有曾經前來觀展與支持的朋友,與我們在原空間中共創許多精彩的時刻。 亞紀畫廊 而回頭看直接攝影,必須提及另外三位間接為挑釁做出貢獻的攝影師:東松照明(Shomei Tomatsu)、北井一夫(Kazuo Kitai)、渡辺眸(Hitomi Watanabe)。 東松照明的主要作品包括拍攝美軍基地與日本社會美國化的紀錄,還有街頭抗議、地下文化圈的照片,這些作品在視覺上和意識上,都成為挑釁成員的導師。 北井一夫則以記錄抗爭者的生活聞名,是最早具個人風格拍攝抗爭者與學生運動的攝影家。 渡辺眸是這段歷史中最重要的女性攝影家,她深入學運內部所拍攝的作品,兼具情感性與記錄性。 1947 年出生於日本群馬,曾於多摩美術學院學習設計與織品,並自學攝影。

亞紀畫廊: 優雅畫廊質感秘訣 打造細膩不凡白牆

藍騎士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將帶來中國藝術家曹吉岡個展,藝術家從傳統中創新,以西方坦培拉媒材特性、技法、表現中國山水中文人精神境界,純熟地融合東西方美學。 亞紀畫廊 觀眾可見系列作品深入到中國古代的詩意意境中,卻又饒富極簡思維與抽象情調,數幅大中型新作及首次亮相的紙上水彩作品都將出現在此次展覽中。 李元佳作品在市場一件難求,畫廊主尋求大規模合作的唯一可能,就是與李元佳基金會合作。 無奈,由於基金會成員年事已高,不是太容易即刻回覆,亦對可能的合作對象十分謹慎,往往石沉大海,然而,黃亞紀就是其中被遺忘的畫廊主之一。 時隔兩年,2016年在一位亦深深喜愛李元佳的年輕藏家鼓勵下,黃亞紀再度敲門提案,終於敲開了李元佳基金會的大門。 Each Modern亞紀畫廊2018年成立於台北,重點經營亞洲戰後與當代藝術,意圖提升亞洲藝術家的價值、挖掘亞洲藝術家的全球影響力、重新定義亞洲藝術家的藝術史地位。

  • 無奈,由於基金會成員年事已高,不是太容易即刻回覆,亦對可能的合作對象十分謹慎,往往石沉大海,然而,黃亞紀就是其中被遺忘的畫廊主之一。
  • 掛畫的高度,一般可以選擇懸掛在畫心離地 公分視平線位置上,以亞洲人而言通常最適觀看位置。
  • 他說,宗教是心靈平靜的慰藉,他當漁工的收入都寄回菲律賓給妻小,祈禱上帝保佑他出海平安。
  • 1990年代初期,李元佳如何結合繪畫與攝影,顯示了他對日常物件的構圖,例如蘋果的再現;以及相紙上有點,有線,展示了李元佳駕馭抽象語言的能力,讓時間與空間在手繪照片上,呈現出李元佳看待世界的某一種視野。
  • 蘭茲圖書館(John Rylands Library)託管,其它所有作品,而今都在李元佳基金會(Li Yuan-chia Foundation)手中。
  • 布瑞特(Guy Brett)稱李元佳是無國界的藝術家,皆因他一生漂泊世界各地。
  • 時隔兩年,2016年在一位亦深深喜愛李元佳的年輕藏家鼓勵下,黃亞紀再度敲門提案,沒想到,這次得到了基金會善意的回應,從此開啟了黃亞紀台北、倫敦的多趟飛行。

評審委員包括佩斯畫廊(Pace 亞紀畫廊 Gallery)總監Marc Glimcher、洛杉磯Blum & Poe畫廊聯合創辦人Tim Blum、倫敦賽迪HQ畫廊(Sadie Coles HQ)總監John O’Doherty,以及台北亞紀畫廊的創辦人黃亞紀。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第3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甫於5月落幕,雖受國際疫情影響僅有62間國內外畫廊參與,仍於3天公眾展期衝出超過2萬2千名參觀人次。 展會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馬不停蹄,由他參與組成的聯盟「The Art Assembly」宣布將插旗日本,全新國際藝術博覽會「東京現代(Tokyo Gendai)」,將於2023年7月正式登場。 當初我們也是思考很久,什麼樣更前衛、更當代的形式是最適合森山的作品。 然後就想到森山雖然是在街拍,但其實某種程度也是拍這個社會的風景,是一個social landscape,那日本社會的風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招牌啊! 其實不只是日本,亞洲國家街道上幾乎都是招牌,所以這個跟森山的作品有很大的連結。

亞紀畫廊: 藝術經理人的畫廊經營學

林菁菁的作品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界線,繼而在不受束縛的平行宇宙中挖掘出無限可能性,同時也映射了現代社會中自我身份和文化,困惑和探尋,存在和缺失,束縛和抗爭等主題。 麥影彤二是一位概念藝術家,作品通過對哲學、藝術史、文化、多變的社會政治環境、互聯網和新科技等的研究來反思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問題,觀眾也能從中感受藝術家獨樹一格的幽默感與好奇心。 第三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2022將在5月20~5月22日登場,在去年因疫情延期之後,本屆迎來60間國際頂尖畫廊,來自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的當代藝術作品。 不誇張的說,這些年,台灣畫廊主最想鎖定的藝術家群,李元佳必然名列其中。 這位師從李仲生,東方畫會八大響馬之一的藝術家,是異鄉人,也是漂泊的旅人,從台灣到亞洲收藏家對他的記憶,是這些年才鮮活起來的。 一生漂泊的李元佳,他離開家鄉廣西來到了台北,1962年離開台北去了義大利;1966年離開義大利到了英國,從此,他沒有歸鄉,無論是廣西,還是台北。

透過環境藝術家李蕢至為打造作品《山水螺旋》,呼應敬重天人的宗教觀與堪輿學,以及紙雕藝術家成若涵設計大型鐵雕地景裝置《一起生活》,連結在地發展脈絡,藉由地景藝術帶領民眾體驗指南山、貓空茶園、木柵宮廟文化,感受豐富的人文、產業與自然生態。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是高雄市立美術館首次以VR/XR為主題的展覽,亦是藝術家黃心健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覽,將完整展出近年藝術家戮力發展、屢獲國際獎項肯定的VR系列作品,包含《沙中房間》、《登月》、《高空》、《輪迴》與《失身記》等。 「唯真不破」是侯俊明和劉太乃對於今日當代藝術的共同觀察,因為專職的藝術家必須以創作為己任、在生活中尋找議題、創造共鳴,才能算是真正地創作。 而作為藝術家的伯樂,劉太乃也不藏私地分享,收藏家必須要有戰略性的考量、把持非絕對理性也非絕對感性的收藏邏輯,才能在不同的作品系列脈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藏之道。

亞紀畫廊: 藝廊介紹|EACH MODERN 亞紀畫廊

於《例外狀態》展中展TKG+為我們帶來近期深受國際高度關注的香港藝術家鄺鎮禧。 Lolo & Sosaku的作品擁有鮮明的風格,他們擅長透過動力機械拓展藝術認知的界線;聲音、摩擦張力等物理性結果都成為藝術過程中的多種可能,Lolo & Sosaku所催生出的繪畫、雕塑或裝置也因此帶有特殊的節奏性。 有別於畫廊主展區的平面作品,藝術家張碩尹邀請新世代音樂人陳嫺靜共同創作,帶來一場名為《肥皂》的網路原生展覽計畫。 藝術家將於展覽期間、每天八小時坐於由紙堆製成的台座,現場下刀不間斷地切割層疊的紙張,表達個人與環境社會的衝撞與遇合,並在最終留下其身形曲線的紙片。 整體藝術體驗宛若親眼目睹藝術家的身心冥想,彷彿陪著藝術家一起直面生理跟心理的挑戰。

亞紀畫廊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