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詳盡懶人包

注意事項:本站所介紹之軟體、設定或網站服務,經實際安裝測試並通過防毒軟體掃毒。 但因為不同電腦環境與軟體設定可能都各有差異,建議您僅在非工作用的電腦先行測試,避免因為不可預知的錯誤影響工作或電腦運作。 從本站下載的軟體由所屬公司提供,本站未經任何修改且無法保證軟體公司可能在新版程式中自行安插廣告程式或其他維護不當等因素而造成損害。 在進行任何操作與設定之前,記得先行備份電腦中的重要資料,避免因為未依指示的不當操作或其他疏失造成資料毀損。

注音符號

單拼法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單用聲母,例如:「ㄓˋ」,另一種是單用韻母,例如:「ㄜˊ」。 【注音符號】聲符 21 個永遠在上面,韻符 13 個永遠在下面,包含 3 個介符,共 37 個注音符號,介符和聲符或韻符結合時,有時二拼有時三拼上下位置不一定。 一般將介符包含在韻符內一塊學習,結合韻是指 3 個介符和 13 個韻符組合的 22 個組合音(又稱二十二個結合韻)。

注音符號: 在〈輕鬆學習注音符號拼音教學~ 免費注音教具/自製注音字卡/圖卡/桌遊《家家 x「 MURMUR」經〉中有 6 則留言

根據《親子天下》指出,爸媽在教注音前,應先糾正自己的心態,也就是注音符號教學順序不是要求孩子單純記住ㄅㄆㄇ,而是要知道學習注音的目的與應用。 其特點是直接將注音符號表放在鍵盤上,由上至下、由左而右把注音符號依序排列。 由於注音符號一定按照「聲母→介母→韻母」的順序出現,注音符號表也有如此的順序。 故使用大千式鍵盤時,一定是從左邊向右邊輸入(除聲調外)。 另外,初學者學習的時候,也比較有跡可循找到注音的位置,不需要大海撈針。 此外,在閩南話、客家話的教學上,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稱之為「臺灣方音符號」。

注音符號

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秘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吳稚暉,〈改定注音字母名稱為注音符號及推行辦法案〉《吳稚暉先生全集卷五》(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9),頁 。 基於漢語族下各種漢語的注音需求,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四月出版了《注音符號總表》,由趙元任擔任主編,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修改,增加40個符號,稱作「閏音符號」,用來為各種漢語注音。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表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記錄各區的方音注音符號。 與注音符號總表相比,此方案修改了一些符號,一些無須對立、可視作同一音位的符號被取消。 注音符號 例如粵語聲母「、、」被取消,改為標記作「ㄐ、ㄑ、ㄒ」,以節省閏音符號。

  • 另外,在Office 2010中測試時,前面一個步驟中的「逐詞」、「逐字」按鈕不能按,不確定是我不會用還是哪邊的設定問題,他會自動把同一個字詞的注音擠在一起,看起來很難閱讀。
  • 《巴士的報》:《台灣注音符號ㄅㄆㄇㄈ的前世今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8年10月12日。
  • 不過這功能的缺點就是標示音調的ˊˇˋ˙等符號是放在最下面的,不太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
  • 此篇將帶您了解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的誕生歷史,一同探悉其背後的軌跡。
  • 因为没有实际上的“iu”、“ui”等音节,所以韵母“丨ㄡ”即“iou”在拼音方案中简写作“iu”,“ㄨㄟ”即“uei”简写作“ui”,“ㄨㄣ”即“uen”简写作“un”。

以下兩種方法都各有優缺點,在Word裡面使用「注音標示」功能的好處是不用另外安裝字型,按兩下就可以設定完成,但只能在Word裡面顯示,複製到其他編輯器或網頁上則會亂掉。 而且他的注音標示方式很怪,標示音調的ˊˇˋ˙等符號是放在最下面,跟一般使用習慣差很多。 提供幾個免費的注音字體下載,讓字體套用有繁體中文+注音、或純注音的字體! 有符合教育部標準楷書、標楷體、帶點可愛的圓體和黑體,以下為字嗨字體、源流注音、源泉注音、源雲注音、源樣注音、王漢宗字體,免費的開源自由中文字型下載。 清末時期的「切音字」到中華民國初年公布時,名稱變成「注音字母」的原因,據吳稚暉的解釋,是由於當時召開的「讀音統一會」為了避開造字的嫌疑,表示此一方案是專門為了「注譯讀音」而設計。 當時參加會議的切音字家王照則表示:「…專為白話教育計,絕非為讀古書注音…。」「讀音」的意思,即讀舊書之音註也。

注音符號: 注音輸入法/注音字母與鍵位

而 yai 還原成基本形式即 iai(一ㄞ)僅存在于臺灣的國語中「崖、崕、厓、睚、啀」等五字,中國大陸普通話讀音已改為 yá。 拼音中的『ong』及『ueng』對照的注音都是「ㄨㄥ」韻母,兩者須則同韵,但不同音,ong的發音,ueng的發音。 注音符號的拼音原則,是取聲符的「聲」,以及韻符的「韻」,組合成新的音;即把兩個以上音素正確而緊密的拼合起來,就叫做「拼音」。

現在臺灣國小入學後必須安排10周課堂教學;讓你學會了注音符號,也就是學會了一套自學工具,無論是閱讀附有注音的書報雜誌,或是利用「注音輸入法」來使用電腦或手機,都可以得心應手,受用無窮。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 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 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 注音符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一直使用至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前夕。

注音符號: 工具

連江縣政府:《馬祖閩東(福州)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年11月。 如果「ㄧ、ㄨ、ㄩ」為音節之開頭音時,需增加或改寫成「y、w」以符合拼音的規則,詳見漢語拼音或威妥瑪拼音主條目。 所謂「拉丁系」,即主張用羅馬字母(萬國語)來拼音,以盧戇章為首,他曾協助英國傳教士麥嘉湖(John Macgowan)編撰《英廈辭典》。

注音符號

趕快來收藏本站吧,無論是在打報告或要查詢較冷門的難字時都很好用呢,不用在怕打字遇到不會念的字啦。 ※本文由 MamiBuy 媽咪拜授權,原文出自於「注音跟不上?注音符號教學這樣教,孩子清楚搞懂ㄅㄆㄇㄈ!」。 這就如同 ABC 英文歌一樣,市面上也有一些關於ㄅㄆㄇ的兒歌,這就如同注音符號口訣的概念,通常搭配兒歌唱跳,更能讓孩子朗朗上口。 其實,學習注音符號的前提應先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因材施教,深植他們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態度。 即便現在記不住ㄅㄆㄇ,也不會排斥下次繼續挑戰,一旦孩子有這種正向的學習表現,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注音符號: C玩法 結合韻拼音練習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唷」讀 yō、yo;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唷」讀 yāo、yao;在台灣《國語辭典》中「唷」讀 yāo。 Yo 還原成基本形式即 io(一ㄛ)但《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中卻沒有 io。 第3步如圖,原本只有國字的內容已經被標上注音符號囉。 不過這功能的缺點就是標示音調的ˊˇˋ˙等符號是放在最下面的,不太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

1986年,台“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 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 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 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使之能够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從生活出發的練習,因為注音符號是孩子暫時能夠表達的工具,既然是要表達,就要與生活結合,不然寫重複寫一堆語詞、單字拼音根本沒用。

注音符號: 注音索引

在幼稚園三拼的過程,是將3個介符一、ㄨ、ㄩ的結合韻熟記後,才跟聲符結合,以二拼的唸法唸出三拼的字。 不過我完全是上世紀土法煉鋼的方式,將三個音唸出進行組合。 ㄝ、ㄟ:前者很乾脆類似A的音但寫成漢語拼音是E;後者為AE所以要拉長一點帶E的結尾,而漢語拼音是寫成Ei。

清康熙字典有4萬2千1百74個字,而據統計,小學生認識的字大約為3,800字,國中生大約為4,500~4,800字左右。 當孩子還無法認識這麼多字的時候,就可以用注音去學習新的字並且拼出聲音,幫助孩子獨立閱讀,並且慢慢累積學習國字的識字量及閱讀量。 則是用三個注音符號拼音,它是利用一個聲母和結合韻拼合而成,當它的韻母為單韻母時,一個字就包含了三個音素,例如「ㄐㄧㄚ」。

注音符號: 一、使用Word內建的「注音標示」功能,在文字旁標示注音

之後拼音方案陸續經過更改,1958年正式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也推廣到中國地名、人名等譯名上,全面使用漢語拼音。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出ISO 7098號文件(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漢語拼音遂成為標準的中文拼音方法。 1895年7月至1896年2月,盧戇章在《萬國公報》上發表他的切音字方案,遭到假名系的章太炎抨擊是背離傳統。 譬況是古代最早使用的注音法之一,顧名思義,是用舉例的方式說明該字發音的情況,直音、讀若則是分別用音同或音似的字來標注,但這三種方法都有其弊病。

  • 這就如同 ABC 英文歌一樣,市面上也有一些關於ㄅㄆㄇ的兒歌,這就如同注音符號口訣的概念,通常搭配兒歌唱跳,更能讓孩子朗朗上口。
  • 若您要下載該字至電腦中,讓您的電腦可以輸入、顯示、列印該字,請依下列方式操作: 1.
  • 「ㆭ、ㆬ、 」絕少單獨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ㄯ」。
  •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
  •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唷」讀 yō、yo;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唷」讀 yāo、yao;在台灣《國語辭典》中「唷」讀 yāo。

盧戇章的好朋友是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John Macgowan,合編了1843年的《廈門詞彙》。 對於台語拼音的歷史有點熟悉的讀者就應該就熟悉,這也是後來白話字的重要統一字典,解決了長期以來廈門話拼音沒有統一規範的問題。 在旧式注音拼法中,“ㄓ、ㄔ、ㄕ、ㄖ、ㄗ、ㄘ、ㄙ”等音节需加符号“ㄭ”注成”ㄓㄭ、ㄔㄭ、ㄕㄭ、ㄖㄭ、ㄗㄭ、ㄘㄭ、ㄙㄭ”,新式中则不需,单注“ㄓ、ㄔ、ㄕ、ㄖ、ㄗ、ㄘ、ㄙ”即可,需要特别指出其韵母时,仍用符号“ㄭ”表示。 但汉语拼音中仍类似旧式拼法,必须添加韵母“i”方可组成音节,故这些音节在汉语拼音中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

注音符號: 字型聯想

在2000年左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 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

1922年修改聲調符號標示位置注音字母的聲調符號原為舊式的四聲點法,在字母的左下、左上、右上、右下四角加點,以標示四聲符號(平、上、去、入)。 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書法體式表」時,為方便橫行連寫,聲調符號(ˊ ˇ ˋ)改標在注音字母右方。 關於一種以注音符號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請見「注音輸入法」。 在初稿草案中,其中一個目標是完全使用現成的拉丁字母,原本使用的雙字母也為了堅持「一音一母」原則,後來改為新字母;聲調則採用注音字母的調號,為了簡潔的原則,調號之外沒有添加其他符號。 中共掌管中國政權後,認為掃除文盲仍是施政重點之一,便設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55年又在其下設置「拼音方案委員會」。

注音符號: 符號字源及發音

當時閩南的傳教士早已用羅馬字母在拼寫當地語言,但他認為羅馬字拼寫的字數太占篇幅,便花費10年時間以羅馬字為基礎創造了55個音標,用法類似傳統的反切法,命名為「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切音字運動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2.以 Bpmf_Bolds 字體為例,解壓縮後,就可以看到如下圖的檔案列表,滑鼠右鍵點擊副檔名為 ttf的檔案,可以預覽或安裝字形。 所以大家等於是要重新學習一個語言,這樣子的狀況變成了「京國之爭」,有一派認為有著其他方言特色的國音很好,另一派認為這不倫不類,乾脆直接用北京話不就好,學術界(尤其師範體系)吵來吵去。 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章太炎的弟子們(馬裕藻、朱希祖、錢稻孫、許壽裳、周樹人)提案以「紐文」、「韻文」為基礎,制定音符。

注音符號: 更多「國字」的小知識

在一番爭論後,決定全面將國語改為北京話,只是為了方便學習仍去除一些太過特殊的北京腔方音,並補上ㄦ化韻的音,並且增加ㄜ,新的版本稱為「新國音」。 當孩子看到肯德基的 KFC 時,會大聲念出這三個英文字,看到某些字時也會有些印象,但偏偏看到注音卻是怎麼也記不住? 原因出在我們的書都不是音標標示,所以孩子當然對它很陌生。

雖然章太炎在政治鬥爭下失勢,但他的學生很多,連魯迅都在其中。 因此他的學生們在中華民國以後,就一起合編注音符號。 所以注音符號其實是以日本假名拼音為概念,額外發明出來的一套音標。

注音符號: 免費的「注音字體」下載看這裡!純注音+繁體中文,含教育部標準字型。

話說從頭,在使用大家熟悉的注音符號ㄅㄆㄇ之前,古代的中文其實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音系統,那時候的注音並非如現今一樣讓人直接聯想到ㄅㄆㄇ,也不存在所謂的「符號」,有的只是如何念出一個字的注音「方式」。 古代的注音法有四種,分別是:譬況、讀若、直音、反切,古代人用這些方式來表達一個中文字的讀音,也就是替一個字「注音」。 學習注音輸入法,先要認識注音符號(也稱注音字母)。 它的作用就像英文字母般的相當重要,請大家熟記它們,以及對應的鍵位。 我們家弟弟因為就讀公托,所以注音教學得自己來,中班開始花了一點時間教孩子認識32個注音符號,陪伴孩子拼讀繪本累積下來,並沒有特別教拼音規則。 大班開始則利用便條紙(教具魂神遊去了~)將一些容易混淆的注音做成簡易閃卡,例如:ㄧㄥ、ㄨㄥ、ㄩㄥ…,每天練習一次,沒有上正音班的弟弟很順利的銜接小一。

徐志炎口述,黃世澤整理,〈章太炎初創注音符號〉《章太炎研究》(台北市:李敖出版社,1991),頁 。 Unicode 3.0也在占位修飾符號區段裏加上了 U+02EA(˪,陰去聲)和U+02EB(˫,陽去聲)字元。 由Unicode6.0起,它們被視為注音符號字元。 在Unicode方面,自1.0版即收錄了40個注音符號(包括ㄪ、ㄫ、ㄬ)在 U+3105-U+312C。

委員會並為各個漢語族語言設立其分表,例如在「廣州閏音分表」上所載的,就是專門拼寫粵語的粵語注音符號方案。 至於香港和澳門地區,絕大多數人口以粵語爲母語,即使學校課程裏有普通話,教的也是漢語拼音,學生常用的字典未必會標上注音符號,民眾對它就更陌生。 在ㄅㄆㄇ爭議的正反方論辯攻防戰中,支持注音符號的網友張貼了趙元任先生赫赫有名的《施氏食獅史》來嘲諷羅馬拼音施行的後果。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表 – 國語(注音符號)

四聲的唸法:上揚的二聲音跟下挫的四聲音是最容易掌握的,而輕聲的重點是聲音比較短只有一半長度,三聲先下後上的聲音是最不容易掌握,發聲的技巧就是大量讀和修正中學習。

而一直到清朝時最廣為使用反切法,是與注音符號ㄅㄆㄇ使用邏輯相似的注音法則,使用兩個字結合來替另一個字注音。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廣雅》:「抒,渫也。抒,食與切。諷,方鳳切。」可以發現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後一個字的韻母,能夠組成要標音的字,《康熙字典》便採用此法。 反切法的缺點是同一個字可能會有不同的標音組合,較無統一。

注音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