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拍表現上,顏色表現不若 ZA 鏡頭的濃豔,也不若 GM 鏡頭的清亮發色,筆者在使用時經常以飽和 +3 來拍攝,事後檢視照片往往有種色調過濃過假的感受,但好處是不需要修色即可拍出顏色討喜的照片,整體來說算是符合價位的中庸之作。 關於邊角的測試說明在前述已有提到,是採用「對焦點選在邊角」所拍攝的,因此邊角測試樣張與中央測試的照片是分開拍攝的,理由在前面已有敘述。 這樣鏡片內縮的設計從 Minolta 50mm F/2.8 Macro 身上就可以看見,前玉相當小一片且採用浮動鏡片組對焦,鏡筒內的階梯狀結構則是為了減少反射光所設計。 根據原廠公布的結構圖,可以看出這顆鏡頭採用 8 枚 7 群設計,包含一枚 ED 低色散鏡片以及一枚非球面鏡片,稱不上重本,但符合它的價位。 從鏡頭的整體設計來看,它大致延續了平價 FE 鏡頭的共通特色:金屬鏡身、細鋸齒對焦環、金屬接環,甚至還有防塵防滴的設計,鏡頭表面採用霧面陽極鋁合金處理,質感不錯也不會留指紋。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 隨附的防風罩能減少風聲,打造零干擾的戶外拍攝環境,這除了能達到高階音質,還能減少重新拍攝和編輯受風聲影響之影片的時間。
- ▼以官網列出來的鏡頭標示為例,適合全幅機身使用的鏡頭會標上 FE、適合 APSC 機身使用的鏡頭會標上 E。
- 除此之外,S22 Ultra 也加入多種嶄新拍照功能,像是錄影時的自動 FPS 模式,讓極夜環境下也能拍出更為明亮的影片;另外自動取景攝影可在多人錄影時自動調整取景範圍,讓每個人都能入鏡或是特寫;而它內建 S Pen 的設計,在拍照後可以任意創作塗鴉並分享,是相當實用的功能。
- 而它在台灣開出 12,990 元的中階價位,不過硬體規格卻偏高階,因此也是一款高 CP 值的產品。
- A3:不會,我覺得每一顆鏡頭的表現都是獨樹一幟的,沒有原廠副廠孰優孰劣的問題,只有鏡頭適不適合自己的使用情境而已。
自動對焦變的更寬、更快、更穩,高速連拍和便利的多角度LCD螢幕更有助於及時捕捉精彩動作。 高容量的NP-FZ100電池最多可拍攝740張相片,或錄製215分鐘的影片。 6100萬像素全片幅Exmor sony微距鏡頭 R CMOS感光元件搭配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達成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精細的階調與低雜訊,開啟細節的全新境界,滿足專業攝影師的期待,A7R4能捕捉每個場景的情緒,以及主體的紋理。 機身內建的5軸影像穩定器演算法經過最佳化,能全程維持手持拍攝的可靠性,5.5級以上的快門速度階有效。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FE 40mm F2.5 G(公司貨 SEL40F25G)
關於對焦速度,整體來說還算明快,但微距拍攝時有很大的機率會遇到拉風箱的狀況,對於光線和被攝物的線條、對比的要求更嚴苛,基本上用MF會比較有效率。 從機身上切換至MF後,直接轉動對焦環即可操作,不用另外再將鏡頭上的開關也切換至MF。 ▲「G」的下方是對焦固定鈕,旁邊是防手震開關和對焦範圍限制器。 對焦範圍限制分三段:全程、0.5m到無限遠、0.28m到0.5m,由於它對焦行程較長,透過這樣的切換可以提升對焦效率,例如拍人像和拍微距就可以限制在不同的對焦範圍。
要在手機控制景深,Huawei 旗艦機的 f/1.4-f/4.0 可變光圈設計,會是個不錯的出路。 用自動模式拍攝時,手機會因應環境自動調整光圈,從而令畫面清晰度在較佳水平,不需用家每張相片自行調整。 不過,這技術如果是 Huawei 自主研發的話,估計多數不會在其他品牌手機見到。
sony微距鏡頭: 透過不同焦段,讓微距鏡頭的拍攝題材更加廣泛
分享一點拍玩具時心得,雖然很多人都喜歡大光圈淺景深,但用來影玩具,f2.8大光圈只適合拍close-up時增加氣氛,想全隻figure更多sharp位,最少要收細至f16光圈,配以腳架慢快門曝光,所以記者不介意此鏡沒有鏡頭防震。 喜歡拍小東西的朋友,這種微距鏡頭才是最實用的鏡頭,若是一般鏡頭,在有限的放大倍率與對焦距離下,大概只能拍到這麼遠的距離。 35mm 是非常基本的定焦焦段,在眾多競爭者中,SIGMA 當然也拿出渾身解數讓這顆鏡頭充滿獨特性。 包括佔用鏡身三分之一體積的對焦環,在手動對焦時可擁有極佳手感;鏡片也有防水與防油塗層,搭配整體的防塵防濺結構,可大幅增加耐用度。 由於冠以「Sports」之名,其在追焦性能與光學品質上自然相當傑出,搭配恆定大光圈,就算拍攝遠處物體也能提供足夠進光量,不管是用來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或者捕捉運動員的細微動作都完全沒有問題。 且相對於 SIGMA 其他系列,Contemporary 在各方面都極為平衡,因此這款超望遠鏡頭不但重量不到2kg,在對焦性能以及畫質上也具備一定水準,不須攜帶重裝備就能輕鬆拍攝各類交通工具與衝浪等極限活動。
這款鏡頭就是其中之一,不但大幅降低體積與重量,光學性能方面也十分強大,運用了步進式馬達將自動對焦的聲音降到最低,同時支援各品牌的人眼、動物眼對焦功能。 由於前端無法安裝濾鏡,也特別在鏡後接環部分設計了插片式結構,一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這顆 FE 50mm F/2.8 sony微距鏡頭 Macro 的推出,對筆者來說也是相當期待的。
sony微距鏡頭: RAYNOX DCR-150 近攝鏡頭 外加式 快扣 微距攝影 DCR150 ARY004 公司貨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微距鏡頭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可換鏡相機的特色就是能夠依照不同拍攝主題,更換適合焦段的鏡頭來達到最佳效果。 但除了這些種類之外,還有1種強調可以近距離拍攝物體特寫,被稱作「微距攝影」的手法,就算是極小的主題例如昆蟲、花卉等,都能順利對焦,拍下細節非常豐富的照片。 規格上,FE 90mm F2.8 MACRO G OSS 鏡組結構11群15枚,包含1枚非球面鏡片、1枚ED鏡片和1枚Super ED鏡片,9片光圈葉片,並有奈米AR塗層和光學影像穩定系統。
對於加密貨幣有耳聞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幣安,畢竟它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為了方便幣圈新手學習投資,想說寫一篇幣安的評價文章,同時也會提到如何開戶、安全性,以及其優缺點。 上面推薦了那麼多顆 E 接環 (E-mount) 全片幅鏡頭,布萊克幫各位整理以下更加完整的資訊,歡迎自行運用。 ,但不是說所有望遠鏡頭都不能安裝增距鏡,各位可以到 Sony 官方網站查看是否手邊的鏡頭可與增距鏡相容。 下面是關於 SEL50M28 的開箱影片,可以將這顆微距定焦鏡頭裝在 Sony A6300 這台 APS-C 機身上。 不過這倒是可以透過「對焦範圍限制器」來限制,可以解決對焦緩慢的問題。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SEL1635Z FE 16-35mm F4 ZA 變焦鏡(公司貨)
SEL30M35面對太陽拍攝,效果理想,光圈縮至F22,不會產生光斑,而且星芒細長,蠻適合拍日出日落。 sony微距鏡頭 尤其是,NEX-7備配了Sonyα系列相機的標準熱靴座,可外接F20AM、F43AM和F58AM等閃光燈,並且可將後二者設為指令燈,觸發離閃燈,進行無線遙控閃燈補光,增加閃燈補光的彈性。 人像附圖使用NEX-7搭配二盞夕閃補光,分別將F43AM和F58AM設為指令燈和離閃燈,進行無線遙控閃燈補光,閃光均勻又帶點立體感。 使用在全片幅機身上是35mm,但裝在 APS-C 片幅的機身上則變成52mm,跟人類單眼的視野範圍差不多,拿來拍攝人像跟街拍沒有問題,但若想抓較遠距離物體的特寫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因應鏡頭AF和MF切換的特性,在錄影時可以很流暢地做到前後景「焦點轉換」的效果,但缺點是無法控制焦點轉換的速度,而且會錄進操作的聲音。 舉例來說,要將焦點從前景轉換至後景(如下面示範影片),先在鏡頭上切換MF並對焦於後景→在鏡頭上切換至AF並對焦於前景(此時鏡頭的MF仍記憶著與後景的對焦距離;如果不想AF對焦,也可從機身切換MF為前景對焦)→按下錄影鍵→再從鏡頭上切回MF,焦點就會迅速轉換至後景了。
-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4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 這款微距鏡頭採用鋁合金外殼,並在鏡片上進行特殊的 HD 鍍膜加工,不但降低反射跟繞射的機率,而且防水、防刮及防汙,搭配上輕巧的體積及重量,是該品牌用戶絕對不可錯過的商品。
- 因此,如果拿紫色小框的 APS-C 鏡頭裝到紅色大框的全片幅相機上,那麼因為鏡頭只提供紫色小框的景色,所以就只拍得到紫色小框的範圍,取景範圍變小了。
- 超廣角鏡頭與遠攝鏡個人認為會應用更大感光元件,從而提升拍攝表現。
- Realme GT Neo 3T 同樣搭載三鏡頭主相機,標準鏡頭為 6400 萬畫素,另外搭配 8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以及 200 萬畫素微距鏡頭;前置相機為 1600 萬畫素。
- 相機部分,A53 5G 給的規格也算慷慨,它的四鏡頭主相機包含 6400 萬畫素 OIS 標準鏡頭、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500 萬畫素景深鏡頭與 500 萬畫素微距鏡頭,前置相機也有 3200 萬畫素。
由逆光下的白色波斯菊可看出,花朵的邊緣非常的銳利且乾淨,看不到惱人的紫邊(色散)。 此外,SEL30M35的散景柔順,即使縮小光圈,也能柔化雜亂的背景,降低對主體造成干擾。 sony微距鏡頭 在正式拍攝前,先鎖定對焦距離,當物體快速通過設定焦距內時迅速按下快門,多嘗試幾次就能抓到訣竅。 或是想要背景模糊增加速度感,也可以先鎖定對焦,等速地跟著被攝物移動,一樣在設定的對焦距離按下快門,就可營造背景流動、主體清晰的畫面。 閒暇之餘喜歡下廚料理,在個人專頁上分享了許多簡單快速的料理,並且跟攝影器材一樣,喜歡購買各類型廚房用具,善用手上的道具做出美味的成品。 sony微距鏡頭 獨家 VR防手震系統,不再需要依賴腳架,手持即可隨時拍攝,這對常常手持攝影的玩家來說絕對是最方便的功能,不用再擔心因為抖動而喪失一瞬間的美景喔。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E 16-55 mm F2.8 G 標準變焦鏡頭(公司貨)
它也搭載了「OSS 防手震」,這對微距鏡來說無疑是項利多。 因為在鏡頭焦段較長或是微距拍攝時,機身防震效果較差,反之要靠鏡頭防震較能發揮比較好的補償效果。 即便受測機身不同,分數也僅供參考,但類似焦段、同取向的鏡頭在 DxO 上卻能有著相當罕見、近乎碾壓對手的近 20 分分差,由此就可見這顆鏡頭的強悍之處。 此外,它同時也是 Sony FE 系統中第一銳利的鏡頭(第二、第三名分別是 50mm F1.4 ZA 以及 55mm F1.8 ZA,這兩顆也是神鏡等級,我們後面再談)。 值得一提的是,在室內拍攝生魚片(如附圖),由於現場光線不足,將感光度提升至ISO1600,畫質相當清澈,令人對擁有2400萬畫素的NEX-7小相機刮目相看。 還有、還有,測試鏡頭期間,筆者帶著SEL30M35前去雲海的故鄉嘉義隙頂朝聖,運氣超好,天晴又遇見雲海,等到太陽低掛天空之際,使用SEL30M35和NEX-7測試抗耀光能力。
隨附的防風罩能減少風聲,打造零干擾的戶外拍攝環境,這除了能達到高階音質,還能減少重新拍攝和編輯受風聲影響之影片的時間。 市面上產品玲瑯滿目,在眾多系列中不知道如何選購SONY微單眼嗎? 在這篇文章中,站長整理並挑選了網路上熱銷,以及網友推薦的SONY微單眼系列,並針對各型號逐一介紹。 雖然都稱為 E 接環的鏡頭,不過因為適合搭配的機身不同,因此鏡頭又分為全幅鏡(通常標示為 FE 鏡頭)以及 APSC 鏡頭(通常標示為 sony微距鏡頭 E 鏡頭)。
sony微距鏡頭: 攝影新手 基礎班: P、A、S、M 拍攝模式 先搞懂
這顆鏡頭是 Sony 與德國蔡司合作推出的產品,加上這顆鏡頭是恆定光圈,不管廣角端或是望遠端皆能保持相同光圈(f/4),價格也會再高一點。 而這顆為微距鏡頭,價錢上更容易入手,鏡頭組成也很有誠意,大大感善了對焦速度跟畫質。 在最大光圈下,焦外柔柔的漸層失焦,對於人像攝影、靜物攝影都都會帶來非常好的效果。 新開發的超音波馬達(USD)提供安靜快速的自動對焦體驗,加上在攝影圈享有好口碑的 VC防手震技術,各種實用功能加上極佳的畫質表現,絕對是帶有滿滿誠意而且性價比超高的商品,榮登排行榜第1名也理所當然。 50mm的焦段是近似於眼睛的焦距,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焦段。
由於片幅關係,在維持光學品質之外還能將鏡頭體積縮到極限,是M4/3片幅玩家必備的一顆鏡頭。 雖然在臺灣只有少數用戶,但 PENTAX 的鏡頭素質在業界依然算是數一數二的優秀,尤其是玩家們津津樂道的「三公主鏡」,從鏡頭質感到畫質都足以成為品牌的代表。 這款微距鏡頭採用鋁合金外殼,並在鏡片上進行特殊的 HD 鍍膜加工,不但降低反射跟繞射的機率,而且防水、防刮及防汙,搭配上輕巧的體積及重量,是該品牌用戶絕對不可錯過的商品。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E 30 mm F3.5 微距鏡頭(公司貨)SEL30M35
這時或許有人會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我AF後要固定對焦距離該怎麼辦呢? 一般的鏡頭,AF完之後再切換至MF就好,但FE 90mm F2.8 MACRO G OSS在鏡頭上切換至MF,對焦距離會根據第二個環當下記憶的數值做改變,無法達到我們原先的目的。 針對這個部分,鏡頭上有也有「對焦固定鈕」的設計,或是透過機身切換為MF,就沒有這個困擾了。 因應這樣的設計有個特別的應用,在AF的情況下,你可以先於另一個環設定好所需的對焦距離或放大倍率(因為可以獨立轉動,不受AF影響),之後將對焦環往下一拉切換至MF,就會自動跳到所記憶的那個對焦距離或放大倍率。 如果用得習慣的話,這項巧思應該可以提升拍攝時的流暢度和效率,但像我這種對目測距離沒什麼概念的人用處就不大,MF時我還是習慣「眼見為憑」,慢慢去對焦再一邊構圖。
除了最近對焦距離以外,「放大倍率」對微距攝影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規格之一。 所謂放大倍率,是在最近對焦距離之下被攝物投射在感光元件上的比例,在規格上會以「1:1」或直接利用計算出來的比值來標示。 一般鏡頭放大倍率大概在0.2左右,微距鏡頭則大部分擁有1倍的放大倍率,如果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5cm 的物體,呈現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也同樣是5cm。 由於微距鏡頭絕大部分都設計成固定焦段,最近對焦距離關係到能拍攝到的物體大小,要是對焦距離較長,在室內可能要稍微後退一點才能順利拍攝,這樣的話就很難拍到特寫了。 即使因為用途關係,這類商品的最近對焦距離都比其他鏡頭還要短,但根據不同焦段跟結構設計,還是會有各種應用方式,建議還是看過實際拍攝成果,配合自身需求再選擇合適的對焦距離會比較好。 三星自從 S20 Ultra 首度搭載 108MP 感光元件相機後,後續機種就一直在這個基礎上向上升級,而 S22 Ultra 也創下了手機攝影的新標竿。
sony微距鏡頭: 【SONY 索尼】SEL90M28G FE 90mm F2.8 G Macro OSS 微距鏡頭(平行輸入)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