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極速不可不看詳解

在快速道路上以中高速巡航,300R的風鏡表現也相當不錯,只不過空間不大的300R不太能藉由更換姿勢消除肌肉疲勞,調整後的配重加上強化後的懸吊及車架,高速穩定度較上一代大增,只不過偏硬調的懸吊在經過橋面的伸縮縫時,也會產生較大的彈跳。 動力方面其實過了起步傳動容易打滑的速域後,在80-100km/h以內巡航時震動會小很多,感覺得出此時是引擎最輕鬆的狀態,但是若是想要再往上加速,超過110km/h後引擎的震動會瞬間放大非常多,甚至到了會震到手麻的程度,高速延伸性也比NSS差一些,極速約落在135km/h上下,此時要是油門持續灌下去不放,還會有斷油的情況發生,建議還是以80-100km/h的速度巡航最舒適。 懸吊在高速下切換車道時,同樣表現優異,煞車更是三台車中最好的,只需要手指輕輕一點就能讓車輛確實減速。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引擎的運轉品質、動力表現、傳動耐用度、組裝品質、燈型及許多小細節的處理上,還是與日系對手有不小的落差,但以代步車來說該有的300R都有了。 回過頭來想,現在一輛150c.c.、155c.c.的旗艦水冷速克達就要價八、九萬,頂配版突破10萬大關也不少見的情況下,花14萬左右的價格就能買到上快速、高架道路的「資格」,若以CP值為考量點,實在沒有什麼好挑剔了,除了動力更大,車身更穩定外,還有著即便你砸大錢改裝也買不到的黃牌路權,對於在北部通勤的上班族來說絕對是一大吸引力。 如果你是主打務實、不在意動力與華麗炫目的配備,純粹想要路權通勤用,或是原本騎了20年的坐騎該退休了,又覺得現在的小車怎麼變這麼貴,乾脆一口氣升級黃牌的消費者,那 Elite 300R 會是相當適合您的好車。

  • 前半段市區+61快速道路方面,XMAX 300 的里程表顯示跑了263.5km,此時加到跳停所消耗的油量為6.106L,平均下來一公升可以跑43.15公里,後半段山區+激烈操駕方面,XMAX 300 的里程表顯示跑了78.1km,此時加到跳停所消耗的油量為3.17L,平均下來一公升可以跑24.63 公里。
  • 在快速道路上以中高速巡航,原本以為只有短風鏡的NSS300會感到相當不適,雖說風壓還是比明顯比對手大上不少,但卻意外地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或許也跟較低且微微後仰的騎乘姿勢有關吧。
  • 動力方面搭載四行程單缸SOHC 4V 292c.c.水冷引擎,可輸出28hp /7,250rpm的最大馬力與2.95kg-m /5,750rpm的最大扭力,採用YAMAHA最新「BULE CORE」節能技術打造,有著高效率燃燒、高冷卻性及低損失的優勢,配備類似半乾式油底殼,減輕曲軸轉動阻力,獲得國家一級油耗的測試數據之餘,還能保有相當亮眼動力表現,但為了舒適性與置物空間的考量,採用上懸吊將引擎固定,彎道上的運動性能較對手來的低一些。
  • 雙後避震的結構,透過車重的壓制,反應與前懸吊一致,且透過一體式鋼製車身的均衡傳達,取代了此設計常見的直接衝擊,縱使腳下胎圈規格僅有12吋的大小,但傳遞於騎士體感的緩衝,有著媲美大輪速克達的滿意。
  • 讓筆者認為《極速快感:桀驁不馴》不僅有非常高的完成度,還有機會成為近年最出色的《極速快感》遊戲之一,相當值得一玩。
  • 擁有超過 20 年歷史的老牌競速遊戲《極速快感(Need for Speed)》系列,從 2019 年推出的前一款作品《極速快感:熱焰》至今已經過了 3 年。
  • 改款後的R版也換上了全新的儀表板,採用左邊轉速表+右邊液晶螢幕的設計,橘紅色的配色讓它多了鮮明的動感印象,大面積的螢幕也讓資訊判讀相當容易,但相較於對手,少了平均油耗的資訊,轉速表的指針太小巧,在氣勢上略為不足,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跨上車後明顯感覺座高與重心相當高,移動身體調整姿勢時,偏軟的懸吊就已經不斷上下起伏,與NSS不同,歐風XMAX走的是優雅靈活的風格,騎乘三角偏向如同TMAX般較為運動前傾的設定,把手位置較遠高度較低,對於身材矮小的騎士來說會有點心理壓力,但由於車重是三台車中最輕的,在移車、立中柱,靜止的時侯,或是車身在傾斜拉正等情況反倒意外的輕鬆,給人騎乘180c.c.白牌休旅速克達等級的錯覺。 乘坐的姿勢最為直立,手把為位置相當高距離身體也很近,握把左右兩端距離也很寬,給人一種騎滑胎車的奇妙錯覺。 腳掌平放踏板的時候角度最為平坦,搭配直挺的坐姿感覺像是在坐板凳一樣,這樣的設定在短距離騎乘其實還蠻舒適的,但是前座可移動的空間很小,腳也不太能往前伸直,長程旅行維持同一姿勢反而容易累。 後座乘客的座位空間表現並不理想,原本以為是加分的後座靠墊,位置卻很尷尬剛好頂到腰椎,軟性的材質真的靠上去支撐性也不夠,硬要靠後靠背的話,腳也會因為腳踏位置太低導致距離太遠,給予後座乘客的支撐性不夠,其實不靠後靠背還比較舒服。 在第一階段安全帽測試中看起來容量最小的Elite 300R,這關表現倒是出乎意料的好,與XMAX同樣都能將所有的物品一口氣收納進車廂,中段深度最深的300R,在輕鬆放入三腳架後,前方空間因為不深,在擺放完其他物品後,最後的厚外套基本上完全是放在車廂上緣的水平線上,從側面看過去幾乎全露出車廂來,但因為後座下方預留了相當大的凹槽空間,實際上蓋下去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費力。

300極速: 「k xct 300極速」商品搜尋結果共 5 筆

由於每輛車拍攝時的路段不同,有時也需當作跟車拍攝的協助車輛,三台車的累積里程未必相同,因此以車輛本身的里程表除以自身消耗的油量方式計算平均油耗。 跨上車後座高比XMAX來的低一些些,但是懸吊明顯比其他兩台車硬調不少,把手高度相當高且靠近身體,前座的空間其實不大,不太能往後退,騎士是直挺挺的坐在上面,姿勢其實有點接近國產白牌小車的感受。 發動引擎後轉動油門,不得不誇讚本田的造車功力,即使是單缸引擎的配置,傳轉時的震動微乎其微,真要說起來筆者甚至覺得不輸給之前試駕過的AN650,Q彈細膩又隨傳隨到的油門的回饋反應,絕對是三台車中最好的。 當初借車時從公司內部人員得知,本輛車經過各家媒體“摧殘”後,狀況其實已經沒有新車時那麼好了,但試駕時傳動也絲毫沒有打滑抖動的現象,更讓我們感到意外。 跨上車後首先能感覺到親民的座高帶來的低重心與安心感,NSS維持傳統日系大羊一貫的低矮、長軸距的設定,走的是如同豪華陸地巡航艦的奢華VIP風格,騎乘三角設定也偏向身體向後傾斜陷進沙發一般,雙手的位置也恰到好處,唯有腳部空間或許是為了外觀上的考量,表現其實不像早期AN250、MAJESTY 250般可以完全向前延伸。

300極速

採用下懸吊將引擎固定,且改款後將車台的三角台支撐段以及上下龍骨之間增強,以獲得更強的剛性,搭配一併升級的制動與懸吊,擁有不亞於NSS 300的運動性能。 完全是以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前後避震都偏軟,擁有最模糊的路感,對路面的衝擊相較對手也最小,在直線的時候其實還好,頂多就是過完坑洞後,車身擺盪頻率久了一些,但是在高速彎的情況下,重心高的XMAX晃動感會比對手可怕一些。 制動方面,手感就真的稱不上好了,行程短又偏硬,間接讓騎士覺得拉桿太細,手指按壓時並不舒服,即使此車里程已經過了3000 km的磨合,來令片還是有夾不太住碟盤的感覺,雖說大力按還是煞得下來,但就是無法像對手般這麼從容減速。 發動引擎後轉動油門,XMAX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震動感還是比NSS明顯不少,但傳動也沒有打滑抖動的現象。

300極速: YAMAHA X-MAX 300 原廠空濾 傳動空濾 小空濾 B74-E5407-00

近遠燈獨立的NSS,在切換為遠燈後,雖然原本近燈的照射位置稍微變暗,但遠燈的表現非常好,可以直接打到路底,是三台車中照射距離最遠的。 除了一般常見的安全帽測試,本次企劃還徵調攝影編輯的拍攝器材,來模擬三種車廂對於不同形狀、材質物品的適應性,提供有不同裝載需求的讀者作參考。 測試物品分別有兩組閃光燈、折疊式反光板、捲筒式收納雨衣、小型攝影包、放置收音器材的硬質方形手提箱、冬季厚外套,以及最終大魔王三腳架,看看三輛車各自能塞入多少件物品。

300極速

300R的車廂空間明顯比對手來的窄、短一些,底部也較不平坦,尤其是前方的深度很淺,前座下方預留的凹洞也不深,要放帽子的話只適合擺放瓜皮類的安全帽,但是後方空間的深度表現很不錯,加上前段車廂與中段的車廂間底部的折角較小,相當適合放長型物品。 XMAX的車廂帳面數據為44.9公升,但由於前座較高,中段的深度其實還不錯,車廂長度很長、底部平坦之外還很寬敞,椅墊的開起角度夠大,除了放安全帽之外,要放長型物品,還是較寬較方正的大型筆電等等都很輕鬆,在視覺上與實際使用的方便性還是更勝對手一籌。 本作改寫了不少遊戲機制與 AI 的難度,這代的 300極速 AI 對手駕駛技術上更有侵略性,即使是經過完整改裝的車輛,沒有把握好車技的話一個不留神就會被對手遠拋在後,或是在終點前被反殺。 本作的警察更是兇殘到一種全新的境界,每個追緝單位各有鮮明特性,就算是逃到荒郊野外也會有對應的單位追出來乎你死,就逃脫的難度來說,本次可說是近代《極速快感》家族中最具挑戰性的一代。

300極速: 引擎科技

充沛、足夠,可以說是形容GTV 300 ie動力挺適切的詞彙,但如果你要駕著GTV 300 ie衝鋒陷陣、力拼高速,GTV 300 ie的輸出曲線,其實不適合讓你如此惡搞,強調舒適的整車設定,也會讓你無法犀利的與每個彎道拼鬥,但這是輛Vespa,有著充沛動力的Vespa,游刃有餘的優雅,你騎上他,你就會知道我不是在誇大。 騎乘著GTV 300 ie,輕鬆的姿態,你容易的會放慢腳步,欣賞著眾人欽羨目光之際,也享受著這動態設定帶來的優雅樂趣,但也別忘了,當你右手迅速扭下,21.5ps/22.3Nm的動力可是隨伺在側,全力鼓催,扭力湧現相當即時,推動這中型綿羊快速向前。 300極速 更精彩的在後頭,超過80km/h後的延伸性,源源不絕的讓車輛持續增速,也說明了中長途巡弋的能耐。

身為速克達的始祖,義大利Vespa除了發展出小排氣量的輕型速克達外,具有遠途旅行能力的中大型速克達,也始終在其研發領域內,且為了保持其優雅的姿態、靈活的優勢,不若其他品牌動輒5-600c.c.的大綿羊規格, c.c.的中型速克達,是Vespa認為兼具都會穿梭、城鎮銜接的最適切尺碼。 採用新世代LED頭燈的XMAX,近燈的照射面積相當誇張,幾乎涵蓋了整個車道,距離也相當的遠,快跟其他車款的遠燈差不多了。 由上而下分別為近遠燈切換、PASS燈、方向燈、喇叭,與一般白牌速克達的使用習慣相同,Q彈的回饋手感也相當好。 較為直立內縮的車頭設計,第一眼看到時需要花點時間習慣,但也多了些輕巧俐落的感覺,上方的深凹折線帶了點仿賽整流罩的韻味。 採用鷹眼外型雙燈的設計,燈具仍為傳統燈泡,燈角兩端的方向燈有如丹鳳眼般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

300極速: X-MAX 300極速

起步加速少了NSS那種鮮明紮實的扭力感,而是順暢輕快的不斷攀升,要超過60km/h以後的加速才能比NSS快。 在低速過彎傾倒車身時,能很明顯地感覺到龍頭會有往內打的推力,換句話說,必須刻意配合轉龍頭的方式才能有效縮短過彎半徑,這點是NSS或是300R上感受不到的,雖說軸距較短但其實沒有NSS來的靈巧。 動力方面搭載四行程單缸SOHC 4V 292c.c.水冷引擎,可輸出28hp /7,250rpm的最大馬力與2.95kg-m /5,750rpm的最大扭力,採用YAMAHA最新「BULE CORE」節能技術打造,有著高效率燃燒、高冷卻性及低損失的優勢,配備類似半乾式油底殼,減輕曲軸轉動阻力,獲得國家一級油耗的測試數據之餘,還能保有相當亮眼動力表現,但為了舒適性與置物空間的考量,採用上懸吊將引擎固定,彎道上的運動性能較對手來的低一些。 然而原先預期MAX家族應有的運動性能,其實並沒有太亮眼的表現,但XMAX還是保留了良好的車體本質,原廠配給你的雙三角台、以及可直接對應對四卡鉗的總泵,這些線索多少讓編輯們覺得原本省下的價差,讓你升級完這兩樣配備後,才是XMAX原本真正該有樣貌的感覺。 如果你是追求科技感,也喜愛MAX家族的動感外觀,希望每天都能拿來通勤,在意油耗勝過於熱血操控,亦或是喜愛改裝的車友,原本就有升級制動、懸吊的預算的消費者(YAMAHA MAX車系絕對不用擔心找不到改裝套件),那XMAX 300 會是相當適合您的好車。

配有左右大小相當的兩個置物空間,右方為不可上鎖設計,採用按壓彈開的開啟方式,雖不寬敞但深度還不錯,意外的同樣可以放入600c.c.寶特瓶或是6.44吋的大型手機,左方可上鎖,需用中控按鈕打開(引擎熄火狀態下),裏頭設有車充因此空間稍微比右邊窄一些些。 但在實際體驗後,其出色具挑戰性的遊戲機制、師承前作完整豐富的改裝系統、具競爭性的 AI 設計與豐富的地圖設計,可說是一掃前述的疑慮。 讓筆者認為《極速快感:桀驁不馴》不僅有非常高的完成度,還有機會成為近年最出色的《極速快感》遊戲之一,相當值得一玩。 本次企劃在動態試駕前已先將油加滿到油口,前半段為市區+61快速道路,在此先加第一次油,後半段的路段皆為山區,且絕大部分為上坡路段,也是在此路段進行較為激烈的操駕,隨後加第二次油,分別計算各路段的平均油耗,最後再一起計算總平均油耗。

300極速: 「yamaha x 300極速」商品搜尋結果共 11 筆

以都會為中心、同心圓放大的近郊思維,是中型速克達的機動長項;於城市中的窄小巷弄騎乘不至於捉襟見肘,城鄉間的通勤也不至於過於緊繃或疲累;兩者兼具的彈性,對於台灣用車環境而論,的確較一般大型速克達來得靈活。 尤其,機車路權將重新調整之際,排氣量 300極速 c.c.的兩輪機車也可使用快速道路,進出城時可利用的道路範圍更廣,無需再與過去般的唯一紅牌選擇,中型速克達的優勢,更為突顯。 而在山區與激烈操駕路段方面,原本的冠軍居然掉到了最後一名,事後與其他編輯討論後,認為可能是因為在上坡路段時,其他對手由於油門灌到底也超不太了前車,試了幾次後乾脆放棄,改以RV方式慢慢欣賞路旁風景,然而此時騎乘XMAX的編輯,足夠的動力讓他還有餘力脫離擁塞的車陣,一路幾乎油門到底的先到集合點幫大家場勘了….。

擁有最低的715mm座高,前座的舒適性與包覆性是三台車中最好的,後座面積較對手來的小一些,由於椅墊開啟角度過小的關係,使用一段時間後,皆難逃椅墊軟腳無法支撐開啟角度的宿命。 油箱口位置設在中央龍骨偏左方,改版後的300R從原本的直接彈開設計,改為多了一個手動開啟的外蓋,內蓋再使用鑰匙打開的方式,容量為13.5L。 由上而下分別為PASS燈、近遠燈切換、喇叭、方向燈,HONDA車系一向喜歡將喇叭位置放在最明顯的位置,目的是希望在緊急時刻最能直覺快速的使用,但是實際上方向燈使用的時機比喇叭高出很多,這樣一來要特別伸長手指去勾動方向燈,筆者自己使用起來反而覺得有些不順手。 同樣採用雙燈的設計,面積是三車之中最大的,為的就是要塞下兩顆魚眼近燈,遠燈則是傳統燈泡設計。 為此,本次的單元找來了HONDA NSS 300、YAMAHA XMAX 300、AEON 300極速 Elite 300R 三台300c.c.級大羊來為讀者作集評,而這三輛車分別代表25萬、20萬、15萬的三個價位帶,文中將會藉由區分動力輸出、配備、油耗、性能、實用性之間的設定差異,清晰刻劃出三者的產品定位,幫助讀者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車。

300極速: 誠一機研 Speed Evo 極速進化 鍛造綠合金開閉盤 上座 K-XCT NIKITA 300 DOWNTOWN 傳動

採用可收納式設計,需手動開啟,類似早期名流的造型風格,踩踏面積是三台車中最大的,收納時也能漂亮的整合進車身線條裡。 同樣採用傳統鑰匙+磁石鎖蓋的設計,但是所有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右方配有USB接頭的充電座,由於與一般白牌機車的設計皆相同,使用起來最快上手。 採用MAX家族一貫的左右雙環表+中央液晶螢幕設計,左邊為時速、右邊為轉速,中央的液晶螢幕除了油量、時間、里程、油耗等常見的資訊,較特殊的是多了騎乘時間、路面結冰警告以及TCS循跡系統等顯示。 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威猛的內在也需要外表的襯托,透過外觀改裝來為愛車換上不同的空力套件,從各部位更換到整套預設套組更換,再替愛車換個烤漆設計一些塗裝,愛車就是你的藝術畫布,用各種絢麗的塗裝、蝦趴的空力套件以及五花八門的飾品展現你的個性。 另外雖然有開放跨平台遊玩,但筆者在玩的時候有時候還是會遇到配對不到人的狀況,而本作並沒有設計 AI 會下場補人的機制,算是一點小遺憾。 而這次的多人模式「Lakeshore 線上」進度和單人模式分開,僅有些在單人解鎖的項目和多人模式共享,玩家將跳入最多 16 個玩家同樂的 Lakeshore City,進行團隊最多四人,速度清單最多八名玩家同場狂飆。

升級為R版後也採用了更運動化取向的設定,除了車身剛性經過強化,前叉管徑加粗到37mm,後避震的彈簧與阻尼也重新設定,搭配下吊架的設計,穩定性不在NSS之下,偏硬的懸吊讓300R有最清晰的路感,舒不舒適就看每個人的接受度了。 制動方面,雖說沒有ABS防鎖死系統,前對四輻射卡鉗後單二卡鉗在絕大部分的情況,只要手指輕扣就能確實減速,手感也是最軟Q的,能輕鬆做到多段數的煞車力道控制,煞車拉感的手感也很棒,間距也具備調整功能,制動表現絕對是三台車中最好的。 300極速 此輛試乘車在當初取車時,便被告知懸吊經過各家媒體摧殘其實表現已大不如前,但實際騎乘上路時,在良好路面下有著三台車中最舒適的騎乘感受,車身不會有多餘的晃動,小碎震也處理得很好,加上幾乎感覺不到震動的引擎運轉品質,排氣聲浪也很安靜,唯一缺點大概只有容易騎到想睡覺,還有就是油門回彈的力道較強,騎久了手腕會痠了吧。 制動方面,手感雖沒300R好,但是對應自身的動力與車重卻是恰到好處,CBS連動系統的介入也非常自然,不論是直線還是在彎中,車身都非常穩定,基本上不太需要改裝了。 XMAX在課了高關稅下還能以21萬6的售價,搭配ABS、LED大燈、KEYLESS、TCS、雙三角台等科技感十足的配備,成功地營造出超高CP值的形象,硬是較對手豪華氣派許多。 實際試駕後與其他兩台車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輕巧、有力、空間大」,同級中優異的動力還能兼顧油耗良好,搭配良好的風鏡設計,讓XMAX相當適合於快速道路高速巡航,方便移車的輕巧車重也相當適合都會穿梭、不論視覺爽度還是實際使用都相當優異的置物空間,更是增添不少生活機能性,TCS循跡系統對於多種路面狀況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300極速: 【極速傳說】SBS 煞車皮/來令片 230CT (適用:YAMAHA XMAX300 X-MAX 300 )後煞車皮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300極速